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贾西津.中国公民参与:案例与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
[2]王周户.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345.
[3]周文翠,于景志.共建共享治理观下新时代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J].学术交流,2018(11):46-51.
[4]沈亚平,李娜.交易成本理论视域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5,39(6):49-52.
[5]孟倩.行政执法有奖举报制度的法律属性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5):62-69.
[6]亚历山大·基斯.国际环境法[M].张若思,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1.
[7]习近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M]//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62.
[8]章志远.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之法理基础[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2):89-92.
[9]李语嫣.通过法律激励机制的社会控制:以悬赏执法为视角的分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7(1):17-21.
[10]王莉.作为行政手段的举报奖励制度研究[J].浙江学刊,2010(6):145-149.
[11]胡苑.论威慑型环境规制中的执法可实现性[J].法学,2019(11):152-164.
[12]吴元元.公共执法中的私人力量:悬赏举报制度的法律经济学重述[J].法学,2013(9):14-23.
[13]吕忠梅.监管环境监管者:立法缺失及制度构建[J].法商研究,2009,26(5):139-145.
[14]贺震.切实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举报人的保护[J].环境经济,2020(21):48-53.
[15]穆海蕴.食品安全举报奖励保护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16]李明光,光阳,王进.广州公众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8(5):3-5.
[17]朱晓勤,李天相.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多元共治路径探析[J].法学杂志,2019,40(6):77-85.
[18]谭洁.美国《吹哨人保护法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5(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