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于建星.变革社会中的道德冷漠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9.
[2]高兆明.道德失范研究:基于制度正义视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高兆明. “道德冷漠”辨 [J].河北学刊,2015(1):1-6.
[4]陈伟宏.道德冷漠与道德能力的构建[J].道德与文明,2016(5):44-50.
[5]朱迪丝·N.施克莱.平常的恶[M].钱一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358-365.
[6]李秋零.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8.
[7]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00.
[8]霍耐特.自由的权利[M].王旭,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02.
[9]约翰·罗尔斯.罗尔斯论文全集:上册[M].陈肖生,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295.
[10]徐向东.能力、责备与康德准则[J].道德与文明,2018(6):37-43.
[11]迈克尔·罗森.尊严:历史和意义[M].石可,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51.
[12]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9-20.
[13]西蒙·巴伦-科恩.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M].高天羽,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2.
[14] 约瑟夫·拉兹.价值、尊重和依系[M].蔡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