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李兆洛.养一斋文集[M] //《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9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左辅.念宛斋文稿[M]//《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3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梅尔巴·卡迪 - 基恩.现代主义音景与智性的聆听:听觉感知的叙事研究[M] //詹姆斯·费伦,彼得·J.拉比诺维茨.当代叙事理论指南.申丹,马海良,宁一中,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傅修延.听觉叙事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13,33(2):220-231.
[5]傅修延.论音景[J].外国文学研究,2015,37(5):59-69.
[6]傅修延.为什么麦克卢汉说中国人是“听觉人”:中国文化的听觉传统及其对叙事的影响[J].文学评论,2016(1):135-144.
[7]涂年根.静默叙事的书写模式、运作机制及价值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1):101-107.
[8]涂年根.静寂的功能和价值:一个听觉叙事的视角[M]//傅修延.叙事研究:第2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0:120.
[9]孔颖达.礼记正义[M].郑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0]刘伟生.《礼记·乐记》“声”、“音”、“乐”辨[J].船山学刊,2002(4):80-82.
[11]米歇尔·希翁.视听:幻觉的构建[M].黄英侠,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23-26.
[12]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王雪玲,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62.
[13]董诰.全唐文:卷二百八[M].北京:中华书局,1983:2102.
[14]张耒.张耒集:上册[M].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0:17.
[15]左辅,左昂.杏庄府君自叙年谱[M]//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18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6.
[16]谌祥勇.从大同到人民:思想转型视域下的近代“大同说”探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1):107-116.
[17]《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353-1354.
[18]张惠言.茗柯文编[M].黄立新,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35.
[19]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徐德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66.
[20]周敦颐.周敦颐集[M].谭松林,尹红,整理.长沙:岳麓书社,2002.
[21]孙功进.周敦颐的“通”与“复”探析[J].孔子研究,2012(6):83-90.
[22]周欣.理学递相推进:退溪李滉《近思录问目》的问学主题述论[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5):79-87.
[23]张昭炜.中国儒学的缄默维度特质[J].世界宗教研究,2018(1):15-31.
[24]萧统.文选[M].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7-344.
[25]赵俊玲.《文选》耕藉赋立类原因及入选作品探析[J].天中学刊,2012,27(3):82-85.
[26]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下[M].刘勰,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572.
[27]浦起龙.史通通释:上[M].刘知几,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58.
[28]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许慎,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04.
[29]郭建勋.略论楚辞的“兮”字句[J].中国文学研究,1998(3):29-34.
[30]戴伟华.楚辞体音乐性特征新探:音乐符号“兮”的确立[J].文艺理论研究,2017,37(4):78-88.
[31]刘伟生.徐寅律赋的叙事艺术[J].莆田学院学报,2017,24(6):70-73.
[32]杰拉德·普林斯.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M].徐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