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林国强.我国庭审实质化改革障碍探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4):27-36.
[2]彭海青.我国出庭作证证人的特殊保护问题:由泸州李波案引发的反思[J].法律适用,2018(19):49-55.
[3]征汉年.中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问题与完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5):137-143.
[4]吴杨泽.比较法视野下的证人保护制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1):44-48.
[5]龙宗智.刑事庭审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22.
[6]陈光中.证据法学[M].3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172.
[7]张建军.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价值蕴涵及其实现[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56-258.
[8]王刚.论我国“隐蔽作证”制度的建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4):56-61.
[9]欧龙松.远程作证制度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1):45-49.
[10]韩旭,徐冉.庭审实质化背景下证人保护制度实施问题研究[J].法治研究,2019(6):151-160.
[11]刘广三,李胥.隐蔽作证程序的限度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7(3):117-125.
[12]杨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立法发展与困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5):95-99.
[13]徐静村,潘金贵.“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J].人民检察,2004(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