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平, 付一夫, 张艳芳. 生产性服务业能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新动能吗[J]. 中国工业经济, 2017(12): 5-21.
[2]刘胜, 顾乃华. 行政垄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工业污染:来自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J]. 财经研究, 2015, 41(11): 95-107.
[3]冯泰文.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以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为中介变量[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3): 56-65.
[4] 卢斌, 曹娜娜. 基于DSSM的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 2013, 27(11): 171-176.
[5] 惠炜, 韩先锋.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地区劳动生产率吗?[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 33(10): 37-56.
[6] WOOD P. Urban development and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too many unanswered questions?[J]. Growth and change, 2006, 37(3): 335-361.
[7] 江波, 李美云. 生产服务业出口贸易、创新与生产率提升: 理论与实证[J]. 财经研究, 2012, 38(7): 68-78.
[8] MARKUSEN J, RUTHERFORD T F, TARR D. Trade and direct investment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the domestic market for expertise[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revue canadienne déconomique, 2005, 38(3): 758-777.
[9] 席强敏, 陈曦, 李国平. 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模式选择研究:以工业效率提升为导向[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2): 18-30.
[10] 肖文, 樊文静. 产业关联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于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的研究[J]. 经济学家, 2011(6): 72-80.
[11] 高觉民, 李晓慧.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 理论与实证[J]. 中国工业经济, 2011(6): 151-160.
[12] 刘书瀚, 张瑞, 刘立霞.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 2010(6): 65-74.
[13] 杨仁发, 刘纯彬.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背景的产业升级[J]. 改革, 2011(1): 40-46.
[14] GOLDHAR J, BERG D. Blurring the boundary: convergence of factory and service processes[J].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0, 21(3): 341-354.
[15] 顾乃华, 毕斗斗, 任旺兵. 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6(9): 14-21.
[16] 杨玲. 破解困扰“中国制造”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的经验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 34(7): 73-91.
[17] 刘志彪. 提升生产率: 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与关键措施[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5, 30(4): 77-84.
[18] 原毅军, 刘浩, 白楠.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的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9(1): 159-167.
[19] 陈艳莹, 黄翯.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效率特征:基于2004—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11, 30(5): 42-49.
[20] 袁丹, 雷宏振, 黄雯, 等.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及收敛性分析[J]. 软科学, 2015, 29(6): 24-27.
[21] 田刚, 李南. 中国物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2): 76-87.
[22] 徐盈之, 赵玥. 中国信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区域差异与趋同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10): 49-60, 86.
[23] 李苍舒. 我国金融业效率的测度及对应分析[J]. 统计研究, 2014, 31(1): 91-97.
[24] FA¨RE R, CROSSKOPF S, NORRIS M, et al.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 84(1): 66-83.
[25] RAY S C, DESLI E.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comment[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7, 87(5): 1033-1039.
[26] 申俊喜, 杨若霞. 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财贸研究, 2017, 28(11): 24-33.
[27] 任保全, 王亮亮.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了吗?[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 31(3): 38-55.
[28] 季凯文. 中国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特征及行业差异[J]. 科研管理, 2016, 37(7): 145-153.
[29] 王美霞.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与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经纬, 2013(3): 75-79.
[30] 李占风, 刘晓歌.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TFP的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 31(12): 54-60.
[31] 宣烨, 余泳泽.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来自230个城市微观企业的证据[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 34(2): 8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