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赵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管理世界,2006(7):53-60.
[2] 陈菲琼,虞旭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的反馈机制研究:以万向集团OFDI为例[J].财贸经济,2009(3):101-106.
[3] 李田,刘阳春,毛蕴诗.OEM企业逆向并购与企业升级——台升及万向的比较案例研究[J].经济管理,2017,39(7):67-84.
[4] 林青,陈湛匀.中国技术寻求型跨国投资战略: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主要10个国家FDI反向溢出效应模型的测度[J].财经研究,2008(6):86-99.
[5] 刘伟全.我国OFDI母国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基于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0(3):96-101.
[6] 李梅,金照林.国际R&D、吸收能力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10):124-136.
[7] 杨连星,罗玉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球价值链升级[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34(6):54-70.
[8] 王碧珺,李冉,张明.成本压力、吸收能力与技术获取型OFDI[J].世界经济,2018,41(4):99-123.
[9] 陈颂,卢晨.不同投资方式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6):86-97.
[10] 陈强,刘海峰,汪冬华,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否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J].中国软科学,2016(7):134-143.
[11] 沈春苗,郑江淮.中国企业“走出去”获得发达国家“核心技术”了吗?——基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的分析[J].金融研究,2019(1):111-127.
[12] 刘青,陶攀,洪俊杰.中国海外并购的动因——基于广延边际与集约边际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7,52(1):28-43.
[13] 关鑫,齐晓飞.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制度理论的解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14] 李童,皮建才.中国逆向与顺向OFDI 的动因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19(3):43-51.
[15] 洪联英.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而不强”论:一个微观生产组织控制视角的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16] 陈孜.不同投资保护标准的BIT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影响[J].开发研究,2019(1):147-154.
[17] 刘笋,许皓.竞争中立的规则及其引入[J].政法论丛,2018(5):52-64.
[18] 李宇英.“竞争中立”规制水平的国际比较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2):166-176.
[19] 陈涛涛,宋爽,柳士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比较研究——以半导体产业为例[J].国际经济合作,2015(6):20-28.
[20] 张默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因、障碍与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1] 隆国强.打造世界水平的中国跨国公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2] 金芳.对外投资大国的政策协调与体制建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4):85-90.
[23] 胡志军.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
[24] 潘晓明.构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保护体系——以日本经验为借鉴[J].国际经济合作,2017(9):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