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霍兵,张延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驱动因素和策略——基于长尾理论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15(2):86-93.
[2]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9):29-36.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4]刘澜飚,沈鑫,郭步超.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3(8):73-83.
[5]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8):3-9.
[6]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5):103-118.
[7]尹海员,王盼盼.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及体系构建[J].财经科学,2015(9):12-24.
[8]龚遥,顾晓安.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6(6):143-148.
[9]刘红良.浅析《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第三方支付的影响[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74-77.
[10]王佼,刘艳春.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及其影响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7):75-79.
[11]王赛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异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6(11):33-37.
[12]唐细宗.“互联网+”时代众筹融资法律监管之探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4):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