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云虹,许钧.如何把握翻译的丰富性、复杂性与创造性?:关于翻译本质的对谈[J].中国外语,2016,13(1):95-100.
[2]吕俊, 侯向群. 范式转换抑或视角转变: 与谢天振教授商榷[J]. 中国翻译, 2010, 31(1): 41-45.
[3]罗迪江.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绿色翻译探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22(4): 88-96.
[4]罗迪江. 当代翻译研究的机体主义建构: 翻译生命观的构想[J]. 中国翻译, 2021, 42(5): 15-24.
[5]罗迪江.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J]. 外文研究, 2021, 9(1): 60-65.
[6]罗迪江.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译者”的作用与本质探析:兼论对“译者中心”的质疑及回应[J]. 山东外语教学, 2018, 39(6): 119-125.
[7]罗迪江.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译者中心”的客观意旨:兼论“译者中心”面临的质疑[J].外语学刊,2019(1):92-96.
[8]刘云虹. 试论文学翻译的生成性[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7, 49(4): 608-618.
[9]V. 莱姆.尼采与生命政治学: 对作为生命政治思想家的尼采的四种解读[J].郭伟峰,译.世界哲学,2019(1): 80-95.
[10]陈东成.从《周易》的阴阳之道看翻译的生命之旅[J].外语学刊,2017(6):122-126.
[11]罗迪江. 生态翻译学复杂性思想的复杂适应系统阐释[J]. 山东外语教学, 2021, 42(3): 98-107.
[12]胡庚申. 刍议“生态翻译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2(2): 125-131.
[13]胡庚申. 翻译研究“生态范式”的理论建构[J]. 中国翻译, 2019, 40(4): 24-33.
[14]罗迪江. 译者研究的问题转换与生态定位: 生态翻译学视角[J]. 中国翻译, 2020, 41(5): 13-19.
[15]罗迪江. 翻译研究中的问题域转换: 生态翻译学视角[J]. 中国翻译, 2019, 40(4): 34-41.
[16]冯全功, 张慧玉. 绿色翻译:内涵与表现[J]. 山东外语教学, 2014, 35(1): 97-101.
[17]谭载喜. 译者比喻与译者身份[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3(3): 116-123.
[18]刘满芸. 共生理论视阈下的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 2016, 37(3): 20-25.
[19]吕俊. 开展翻译学的复杂性研究: 一个译学研究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革命[J]. 上海翻译, 2013(1):1-6.
[20]刘云虹. 翻译定位与翻译成长性:中国文学外译语境下的多元系统论再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 41(4): 94-100.
[21]许钧. 当下翻译研究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3): 1-5.
[22]罗迪江.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绿色翻译的生态属性及价值取向探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6):123-128.
[23]樊宏法, 沈灵娴.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在规定探析[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2(3): 92-10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罗迪江.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绿色翻译探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4):88.[doi:10.3969/j.issn.2095-042X.2021.04.011]
Luo Dijiang.On Green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J].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21,22(01):88.[doi:10.3969/j.issn.2095-042X.2021.0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