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摩尔根.古代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38.
[2]易建平.部落联盟与酋邦——民主·专制·国家:起源问题比较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申宪.试论拓跋鲜卑部落联盟中的匈奴、高车、柔然族成分[J].北方文物,2006(4):64-66.
[4]林干.鲜卑拓跋、秃发、乞伏三部的早期历史及其南迁路线的初步探索[J].北方文物,1989(3):66-73.
[5]张小虎.拓跋鲜卑早期的权力继承[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7(4):92-96.
[6]杨学跃,王银春.“强者得立”与拓跋鲜卑早期权力继承[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2):143-149.
[7]刘军.论鲜卑拓跋氏族群结构的演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1):43-47.
[8]陈寿.三国志[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64.
[9]范晔.后汉书[M].李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
[10]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1]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2]马长寿.乌桓与鲜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7.
[13]司马光.资治通鉴[M].胡三省,音注.北京:中华书局,1956:3025.
[14]邹敏.鲜卑习惯法与北魏法制的二元特色[J].安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5):50-55.
[15]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2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