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建铭.宋代杂体词研究综述[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05):86-92.[doi:10.3969/j.issn.2095—042X.2013.05.019]
 HUA Jian ming.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Miscellaneous Ci of Song Dynasty[J].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3,14(05):86-92.[doi:10.3969/j.issn.2095—042X.2013.05.019]
点击复制

宋代杂体词研究综述()
分享到: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2095-042X/CN:32-1821/C]

卷:
第14卷
期数:
2013年05期
页码:
86-92
栏目:
出版日期:
2013-10-31

文章信息/Info

Title:
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Miscellaneous Ci of Song Dynasty
作者:
华建铭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Author(s):
HUA Jian - ming
College of Arts and Design,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Changzhou 213004,China
关键词:
宋代 杂体词 词文体形态 研究综述
Keywords:
Song Dynasty miscellaneous Ci stylistic formation of Ci research review
分类号:
I207. 23
DOI:
10.3969/j.issn.2095—042X.2013.05.019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宋代各种类型杂体词可归纳为“综合性研究”与“单项专题研究”两个大类。“综合性研究”由于对象繁多、工作量 大,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词作枚举论述阶段,深入的系统的分析、论证较为欠缺。相比而言,“单项专题研究”研究成果则较 为丰富、具体,可以归纳为7 种类型,即联章、隐括、集句、题序题注、回文、福堂及集名体词,但整体研究成果分布不均, 福唐体词、集名体词研究相对不足。
Abstract:
By means of the analysis of many research achievements about the style of Ci since last century,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studies of Ci of Song Dynasty and classifies the researches into two types: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individual monographic research. Since comprehensive study is characterized with numerous objects and big workload,most of present researches are enumeration and explanation of words and are lacking in deep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Individual monographic research has abundant and definite achievements. It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seven categories: uni - topic,adapted,Jiju,preface,palindrome,Futang and Jimingti Ts'u. However,the overall research achievements are maldistributed. The research on Futang and Jimingti Ts'u is not sufficient.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罗忼烈. 两小山斋论文集[C] . 北京: 中华书局,1982: 133—159.
[2] 刘华民. 宋代杂体词综论[J] . 常熟高专学报,2004 ( 1) : 56—60.
[3] 彭洁明. 宋词中的独特词体与作者的逞才习气[J] . 哈尔滨 学院学报,2011 ( 10) : 59—62.
[4] 刘建发,刘尊明. 试论黄山谷杂体词[J] . 古典文学知识, 2011 ( 1) : 47—54.
[5] 潘万木,向平. 典故的扩张与蔓延[J] .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1 ( 12) : 5—15.
[6] 谭海燕. 宋词在形式上的突破与发展[D] . 乌鲁木齐: 新疆 师范大学,2004.
[7] 华建铭. 两宋特殊词体研究[D] . 扬州: 扬州大学,2005.
[8] 蒋志琳. 论宋词以词为戏[D] . 开封: 河南大学,2008.
[9] 夏小凤. 苏轼杂体词研究[D]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2.
[10] 沈义芙. 晏欧联章体词例释及考辨[J] . 赣南师范学院学 报,1985 ( 2) : 11—24.
[11] 吴宏一. 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的篇章结构[J] . 中国 文化研究所学报,1998 ( 7) : 47—56.
[12] 李晓婉. 联章词结构及其艺术范式[J] . 宁波大学学报: 人 文科学版,2003 ( 4) : 66—68.
[13] 曹荣. 唐宋联章组词初析[J]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7 ( 4) : 11—14.
[14] 刘华民. 宋词联章现象探讨[J]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 社会科学版,2005 ( 1) : 34—39.
[15] 郑丽鑫. 论宋代联章词[D]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2007.
[16] 康瑾娟,张学忠. 两宋咏物联章词的情感内涵和审美特征 [J] .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 5) : 93—97.
[17] 袁九生. 唐宋联章词的叙事性探析[J] . 浙江工业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2012 ( 1) : 115—120.
[18] 文昌荣. 隐括词与杜甫诗[J] . 杜甫研究学刊,2003 ( 2) : 39—43.
[19] 吴承学. 论宋代隐括词[J] . 文学遗产,2000 ( 4) : 74— 83.
[20] 姜晓艳. 谈苏轼的两首隐括词[J]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2 ( 3) : 24—25.
[21] 江有志. 古代的缩写、改写———隐括———试析两篇隐括 [J] . 语文知识,2001 ( 11) : 11—13.
[22] 孙虹. 从隐括修辞看宋词与诗合流的文体演变轨迹[J] . 福 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 6) : 37—40.
[23] 徐胜利. 隐括: 宋词独特的创作方法[J] . 鄂州大学学报, 2005 ( 4) : 46—49.
[24] 朱安义. 浅谈古代的隐括之作[J] . 写作,2009 ( 7 ) : 18—19.
[25] 陈正贤. 宋词隐括体说略[J] . 阅读与写作,2006 ( 7) : 31—33.
[26] 张代会. 隐括与隐括体[J],名作欣赏,2009 ( 9) : 8—9.
[27] 杨晓霭. “以诗为词”亦“隐括”创作词调歌曲[J] . 西 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 ( 1) : 48—52.
[28] 韩伟. 隐括与点化: 宋代诗、乐融合的两种方式[J] . 大连 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 ( 1) : 100—105.
[29] 宋敏. 林正大《风雅遗隐》与南宋词体雅化观念[D] . 杭 州: 浙江大学,2009.
[30] 黎晓莲. 文心三隐———略论隐秀、谐隐、隐括之隐[J] . 长 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 ( 10) : 63—64.
[31] 顾汉松. 隐括[J] . 修辞学习,1994 ( 6) : 17—18.
[32] 孙英娜. 简论清真词的“隐括”唐诗[J] . 长春师范学院 学报,2004 ( 1) : 72—74.
[33] 徐烨. 宋代隐括词研究[D] .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09.
[34] 曹虹. 什么是集句[J] . 古典文学知识,1986 ( 9) : 23— 24.
[35] 曾枣庄. 中国诗词文的集句体[J] . 古典文学知识,2011 ( 5) : 128—132.
[36] 俞樟华,方梅. 论古代集句[J] . 江苏社会科学,2007 ( 4) : 183—187.
[37] 吴承学. 集句论[J] . 文学遗产,1993 ( 4) : 10—16.
[38] 汤江浩. 词至熙丰体变新———王安石词考论[J] . 中国韵文 学刊,2001 ( 6) : 51—57.
[39] 程杰在. 王安石词浅论[J] . 抚州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辑 刊,1989 ( 1) : 59—63.
[40] 徐胜利. 集句: 宋词的创作方法之二[J] . 湖北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05 ( 1) : 31—33.
[41] 李定广. 论北宋词与晚唐诗的近亲关系———兼论正确解读宋 词化用唐诗现象的文化涵义[J] . 求索,2006 ( 11) : 170— 172,178.
[42] 华建铭. 奇趣为宗,反常合道———论宋代集句体词[J],江 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 ( 5) : 89—92.
[43] 齐心苑. 简论王安石对词的贡献[J] . 文教资料,2012 ( 26) : 10—103.
[44] 林倩帆. 北宋“正人艳词”研究[D] . 南宁: 广西大学, 2012.
[45] 张伯伟.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M] . 北京: 中华书 局,2002: 326—345.
[46] 陈磊. 博淹闳肆兼蓄众家———浅论宋代集句诗词的成就 [J] . 时代文学: 理论学术版,2007 ( 5) : 56—57.
[47] 张明华. 《调笑集句》作者考[J] . 文学遗产,2007 ( 5) : 88.
[48] 吴梅. 词学通论[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
[49] 施蛰存. 词学名词释义[M] . 北京: 中华书局,1988.
[50] 吴熊和. 唐宋词通论[M] . 上海: 商务印书馆,2003.
[51] 陈洁. 论姜虁词与题序之关系[J] . 中国韵文学刊,1998 ( 1) : 59—63.
[52] 赵晓岚. 论宋词小序[J] . 文学遗产,2002 ( 6) : 38—49.
[53] 李冬红. 宋词题序略论[J] . 贵州社会科学,2002 ( 4) : 85—87.
[54] 刘华民. 宋词小序综论[J] . 常熟高专学报,2003 ( 1) : 56—61.
[55] 张海鸥. 论词的叙事性[J] . 中国社会科学,2004 ( 2) : 148—161. 华建铭. 宋代杂体词研究综述 ·91·
[56] 郑园. 东坡词题序研究[J] . 文史哲,2005 ( 5) : 104— 110.
[57] 肖捷飞. 浅谈宋词题序流变[J] . 安徽文学,2006 ( 10) : 16.
[58] 刘华民. 宋词自注现象探讨[J]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 ( 1) : 40—44.
[59] 邓乔彬,夏令伟. 论宋词自注[J] .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8 ( 1) : 94—100.
[60] 马丁良. 诗意的接受———苏轼词题序所显示的词体文化价值 取向[J]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 ( 4) : 15—17.
[61] 段红伟. 词调、词题和词序———论词成为独立的韵文体制的 发展过程[J] .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 ( 6) : 26—28.
[62] 朱少山. 白石词题序研究[J]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 ( 2) : 38—46.
[63] 王芬涛. 从题序看张先词的创新及对苏轼的影响[J] . 兴义 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 ( 2) : 48—50.
[64] 王海南. 宋金词词序研究[D] . 吉林: 吉林大学,2007.
[65] 郑诚. 宋词题序研究[D] . 郑州: 郑州大学,2008.
[66] 张晓宁. 宋词题序研究[D] .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09.
[67] 胡丽媛. 宋代词题序研究[D] . 长沙: 中南大学,2010.
[68] 马兴荣. 读词三记[J] . 楚雄师专学报,1997 ( 2) : 20— 27.
[69] 墙峻峰. 小议宋代回文词[J]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 ( 4) : 86—9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黄 斌,许秋群.略论宋代文化娱乐市场与南戏的发展[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03):55.
 HUANG Bin,XU Qiu- qun.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Cultural Entertainment Market in Song Dynasty[J].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6,7(05):55.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 华建铭( 1978—) ,男,江苏泰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及科举文学文献研究。 基金项目: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11 年度学术科研基金项目( RJ201120)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