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晋红,赵虎.民事诉讼独任制适用范围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4(4):156-162.
[2]左卫民,汤火箭,吴卫军.合议制度研究:兼论合议庭独立审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59-62.
[3]蔡彦敏.断裂与修正:我国民事审判组织之嬗变[J].政法论坛,2014,32(2):38-49.
[4]理查德·A·波斯纳.联邦法院:挑战与改革[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89.
[5]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89.
[6]齐树洁.美国民事司法制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42.
[7]傅郁林.民事司法制度的功能与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73.
[8]拜荣静.法官员额制的新问题及其应对[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2):55-62.
[9]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M].增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5.
[10]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88.
[11]张卫平.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M].修订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273-296.
[12]孙笑侠.程序的法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3.
[13]罗森贝克,施瓦布,戈特瓦尔德.德国民事诉讼法:下[M].李大雪,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14]常怡.比较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68.
[15]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上[M].罗结珍,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16]皮埃尔·特鲁仕.法国司法制度[M].丁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4.
[17]王聪.审判组织:合议制还是独任制?——以德国民事独任法官制的演变史为视角[J].福建法学,2012(1):76-81.
[18]张晓茹.家事裁判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