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4-03-22)[2024-05-10].https://www.cnnic.net.cn/NMediaFile/2024/0325/MAIN1711355296414FIQ9XKZV63.pdf.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5.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陈潜.构建“四力一体”的高校研究生网络舆情新常态融合体系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1):145-14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54.
[7]隋岩,唐忠敏.网络叙事的生成机制及其群体传播的互文性[J].中国社会科学,2020(10):167-182.
[8]杨绪辉,沈书生.社会叙事视角下的人工智能学习文化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1):12-18.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孙晓春.“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辨析[J].人民论坛,2018(8):111.
[12]列宁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6.
[13]阎国华,韩硕.网络圈群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实境遇与促进策略[J].探索,2022(4):171-184.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59-560.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4.
[16]宋平锋.哈贝马斯交往思想视域下的网络公共空间话语伦理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4):44-51.
[17]陈忠.涂层化世界的行为哲学反思[J].江海学刊,2020(5):21-28.
[18]培根.培根随笔[M].陶文佳,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37.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0]卡斯特.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M].周凯,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7.
[2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51.
[22]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夏铸九,黄丽玲,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66.
[23]刘运来,曹乾源,董玉芝.网络时代青年文化认同圈层化现象透析及价值引导[J].中州学刊,2022(6):71-76.
[24]黄梓航.个人主义上升,集体主义式微?全球文化变迁与民众心理变化[J].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1):2068-2080.
[25]人民日报编委会.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体会[N].人民日报,2013-08-30(7).
[26]谢贤扬.用人性的本真表达生命的真实:谈作文教学中的母语习得[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20-123.
[27]戴海波,杨惠. 涂层概念视域下网络“人设”的传播策略与危机表征[J].传媒观察,2021(9):39-43.
[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5.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杨素平.网络时代的大学生道德问题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1):49.
[2]王娟琳,杨素平,封红旗.校园网络化与信息资源共享[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1):60.
[3]毛国红.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2):62.
Mao Guoho ng.A Study of the Inf luence of the Internet on the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2,3(03):62.
[4]李文明,陈晓华,王 颖,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分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03):54.
LI Wen- ming,CHEN Xiao- hua,WANG Ying,et al.An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n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Internet in High Institutions of Education[J].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4,5(03):54.
[5]林昭君.网络环境下学习型政党建设初探[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3):17.
LIN Zhao- jun.On a Learning Party Construction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J].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0,1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