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4.
[2]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371.
[3]许慎.说文解字:附检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吕不韦.吕氏春秋[M].任明,昌明,译注.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124.
[5]司马迁.史记:第4册[M].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406.
[6]程国赋.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74.
[7]李桂奎,张学成.论明清文言小说时间设计的夜化倾向[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2):60-64.
[8]李桂奎.《水浒传》时间设置的“夜化”与叙事效果的强化[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2):37-42.
[9]李桂奎.《水浒传》的“夜化”叙事形态及其文化意蕴[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35-44.
[10]高小康.中国古代叙事观念与意识形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7.
[11]伊·普里戈金.从存在到演化:自然科学中的时间性及复杂性[M].曾庆宏,严士健,马本堃,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7.
[12]葛兆光.严昏晓之节:古代中国关于白天与夜晚观念的思想史分析[J].台大历史学报,2003(32):33-55.
[13]黄霖,李桂奎,韩晓,等.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14]让-伊夫·塔迪埃.普鲁斯特和小说:论《追忆逝水年华》中的小说形式与技巧[M].桂裕芳,王森,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224.
[15]刘绍信.聊斋志异叙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02.
[16]侯晓琴.论话本小说中气象场景的审美价值与文化蕴意[J].关东学刊,2017(8):72-78.
[17]马焯荣.中西宗教与文学[M].长沙:岳麓书社,1991:255.
[18]米克·巴尔.叙事学: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译.3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9]鲁迅选集:第4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208-209.
[20]张奎志.中国古典审美接受中的“隔”[J].江海学刊,2006(1):18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