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夏志清.现代中国文学感时忧国的精神[M]//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517.
[2]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M].陈仲丹,潘兴明,庞朝阳,译.吴世民,张子清,洪邮生,校.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393.
[3]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M]//陈寅恪. 陈寅恪集:诗集(附唐筼诗存).3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13.
[4]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M].宋伟杰,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5]弗朗索瓦·朱利安.迂回与进入[M].杜小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6]艾森斯塔特.反思现代性[M].旷新年,王爱松,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7]余英时.轴心突破与礼乐传统[M]//余英时.余英时文集:第8卷 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下. 沈志佳,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M].北京:中华书局,2014.
[9]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M]//梅光迪.梅光迪文录.罗岗,陈春艳,编.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6.
[10]梅光迪.评今人提倡学术之方法[M]//梅光迪.梅光迪文录.罗岗,陈春艳,编.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11]欧文·白璧德.什么是人文主义?[M] // 欧文·白璧德.文学与美国的大学.张沛,张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欧文·白璧德.民主与领袖[M].张源,张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3]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M].王柏华,陶庆梅,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8-20.
[14]WEBER M.The sociology of religion[M].FISCHOFF E, trans. London: Methuen & Co Ltd.,1965.
[15]雷蒙德·威廉斯.马克思主义与文学[M].王尔勃,周莉,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136-144.
[16]欧文·白璧德.卢梭与浪漫主义[M].孙宜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17]雅各布逊.隐喻和换喻的两极[M]//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430-436.
[18]张源.从“人文主义”到“保守主义”:《学衡》中的白璧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78-91.
[19]沈卫威.回眸“学衡派”: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命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38.
[20]乐黛云.世界文化语境中的学衡派[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3):164-177.
[21]梅光迪.现今西洋人文主义[M]//梅光迪.梅光迪文录.罗岗,陈春艳,编.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22-23.
[22]郝桂菊.中西文明跨文化交流范式变迁与未来选择[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6):108-116.
[23]马克斯·韦伯.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儒教与道教[M].王容芬,译.2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42.
[24]马建高.文化保守主义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想[D].扬州:扬州大学,2017: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