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吗:兼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J].中国社会科学,2012(3):60-77.
[2]刘生龙,胡鞍钢.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J].经济研究,2011,46(3):72-82.
[3]盛晓菲,史书华.交通基础设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雾霾污染[J].经济问题,2021(1):32-38.
[4]董艳梅,朱英明.新常态下交通对中国经济质量增长的贡献[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1):27-37.
[5]刘生龙,胡鞍钢.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中国区域差距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4):14-23.
[6]李建明,罗能生.高铁开通改善了城市空气污染水平吗?[J].经济学(季刊),2020,19(4):1335-1354.
[7]宣烨,余泳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来自230个城市微观企业的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34(2):89-104.
[8]薛婧,张梅青,邢玉平.财政压力与环境污染:交通基础设施区域非均衡视角[J].软科学,2019,33(3):9-12.
[9]焦萍.中国交通碳减排压力与碳排放转移时空演进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8:13.
[10]蔡宏波,钟超,韩金镕.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与污染型企业选址[J].中国工业经济,2021(10):136-155.
[11]方创琳.中国城市群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J].地理学报,2014,69(8):1130-1144.
[12]黄艳,安树伟.我国都市圈的空间格局和发展方向[J].开放导报,2021(4):15-23.
[13]魏敏,李书昊.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11):3-20.
[14]汪小龙,周亚平.半导体产业、数字产业与高质量发展[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2):45-53.
[15]胡本田,谢可心.经济韧性对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2):54-64.
[16]金凤君,王成金,李秀伟.中国区域交通优势的甄别方法及应用分析[J].地理学报,2008,63(8):787-798.
[17]孟德友,沈惊宏,陆玉麒.中原经济区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J].经济地理,2012,32(6):7-14.
[18]徐旳,陆玉麒.高等级公路网建设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4,24(6):830-833.
[19]黄晓燕,曹小曙,李涛.海南省区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关系[J].地理研究,2011,30(6):985-999.
[20]林伯强,谭睿鹏.中国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J].经济研究,2019,54(2):119-132.
[21]戴亦一,肖金利,潘越.“乡音”能否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基于方言视角的研究[J].经济研究,2016,51(12):147-160.
[22]曾艺,韩峰,刘俊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了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5):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