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高诚刚.自我答责基准下骗取贷款行为的出罪认定[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1):44-50.
[2]张明楷.刑法学:上册[M].5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52-53.
[3]王志远,张玮琦.骗取贷款罪的罪质与适用:以信用风险为核心的考察[J].江西社会科学,2021,41(5):192-207.
[4]高诚刚.刑法谦抑性的理解与适用[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5(3):85-89.
[5]孙国祥.序(一)[M]//马春晓.经济刑法的法益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3.
[6]克劳斯·罗克辛.法益讨论的新发展[J].许丝捷,译.月旦法学杂志,2012(12):257-280.
[7]张明楷.骗取贷款罪的保护法益及其运用[J].当代法学,2020,34(1):50-65.
[8]肖中华.骗取贷款罪的司法困境及立法完善建议[J].法治研究,2020(6):36-42.
[9]张小宁.骗取贷款罪节制适用的背景及路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2(5):80-90.
[10]陈少青.罪量与可罚性[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7(1):42-62.
[11]周铭川.论骗取贷款罪的行为构造:兼与张明楷教授、孙国祥教授商榷[J].中国刑事法杂志,2020(1):130-147.
[12]张明楷.骗取贷款罪的构造[J].清华法学,2019,13(5):18-35.
[13]林钰雄.新刑法总则[M].3版.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1:325.
[14]高诚刚.我国经济犯罪司法认定中的出罪事由[J].青海社会科学,2015(4):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