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孙剑鑫.2021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J].环境经济,2021(12):8-9.
[2]杨朝霞.环境权的理论辨析[J].环境保护,2015,43(24):50-53.
[3]李培超,王超.环境正义刍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2):27-31.
[4]王建学.争议中的环境风险预防原则:法国的经验及启示[J].法国研究, 2021(2):1-14.
[5]史学瀛.环境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张宝.从危害防止到风险预防:环境治理的风险转身与制度调适[J].法学论坛, 2020,35(1):22-30.
[7]胡静,孟宪雯.噪声法修订宜采用敏感点控制的立法思路[J].环境经济,2021(9):52-56.
[8]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0]汪劲.环境法学[M].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1]汪劲.类型化视角下的环境权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12]温香彩.分类防治噪声污染回应民生关切[N].团结报,2021-08-28(2).
[13]柯艺.“烦躁”的城市:噪声污染难治[J].生态经济,2021,37(8):9-12.
[14]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15]唐瑭.环境损害救济的逻辑重构:从“权利救济”到“法益救济”的嬗变[J].法学评论,2018,36(5):125-137.
[16]朱炳成.形式理性关照下我国环境法典的结构设计[J].甘肃社会科学,2020(1):16-21.
[17]常纪文.修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中国环境监察,2021(4):48-50.
[18]侯艳芳,秦悦涵.论我国污染环境犯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界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1):125-132.
[19]赵晨熙.噪声污染概念范围需进一步扩大[N].法治日报,2021-08-21(2).
[20]晋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归责宜采过错责任原则[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20(5):89-96.
[21]薄晓波.回归传统:对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反思[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6):17-26.
[22]刘卫先.环境噪声污染侵权归责原则再议[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