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于志刚.“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J].法学,2013(10):102-110.
[2]王志刚,刘思卓.论网络犯罪证明中的数额认定方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2):35-43.
[3]李会彬.电信诈骗帮助取款行为的共犯认定[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7,25(1):105-113.
[4]张志勇,吴声.诈骗罪专题整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59-60.
[5]车浩.占有概念的二重性:事实与规范[J].中外法学,2014,26(5):1180-1229.
[6]杜文俊,赵拥军.财产犯罪既遂标准中的控制说及其司法认定[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5,30(2):28-34.
[7]张建,俞小海.电信诈骗犯罪中帮助取款人的刑事责任分析[J].法学,2016(6):145-151.
[8]大谷实.刑法讲义总论[M].黎宏,译. 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05.
[9]陈家林.外国刑法通论[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602.
[10]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第2卷[M].王世洲,王锴,劳东燕,等译.王世洲,校订.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153-154.
[11]任倩.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疑难问题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3):76-81.
[12]切萨雷·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增编本[M].黄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73.
[13]陈家林,汪雪城.网络诈骗犯罪刑事责任的评价困境与刑法调适:以100个随机案例为切入[J].政治与法律,2017(3):60-75.
[14]于志刚.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提升群众“体感正义”[N]. 人民法院报,2016-12-22(2).
[15]桥爪隆,王昭武.论承继的共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8,36(2):191-200.
[16]张明楷.刑法学:上册[M]. 5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431.
[17]张明楷.电信诈骗取款人的刑事责任[J].政治与法律,2019(3):35-47.
[18]张明楷. 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下册[M]. 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623.
[19]魏静华,陆旭.电信网络诈骗共同犯罪疑难问题探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7(3):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