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徐婵,焦雅萍,万波.中国国家公园研究进展[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9(1):83-87.
[2]束晨阳.论中国的国家公园与保护地体系建设问题[J].中国园林,2016(7):19-24.
[3]杨锐.论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九对关系[J].中国园林,2014(8):5-8.
[4]丁元竹.社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64-69.
[5]高燕,邓毅,张浩,等.境外国家公园社区管理冲突:表现、溯源及启示[J].旅游学刊,2017(1):111-122.
[6]邓超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7]张一群,孙俊明,唐跃军,等.普达措国家公园社区生态补偿调查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2(4):301-307.
[8]彭秋虹,陆俊元.原住民权利与中国北极地缘经济参与[J].世界地理研究,2013(1):32-38.
[9]张文兰,仙珠.三江源国家公园对当地牧区社区原住民的影响[J].林业调查规划,2017(4):152-155.
[10]向宝惠,曾瑜皙.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旅游系统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J].资源科学,2017(1):50-60.
[11]刘英,闫慧珍.生态移民:西部农村地区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北方经济(综合版),2006(6):37-38.
[12]刘学智.民胞物与[N].光明日报,2018-01-11(2).
[13]张云飞. 民胞物与:古代生态伦理典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03-12(7).
[14]张嘉荣.传统天下观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0(1):161-162.
[15]陈渊,李涛.从张载“民胞物与”思想发现“深层生态学”[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6):48-53.
[16]吴凡明,张载.“民胞物与”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9(9):1-5.
[17]刘晓潇.试论“民胞物与”之人文语境下的生态关怀[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6):20-23.
[18]路然然.公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制度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19]VASKE J J, DONNELLY M P. A value-attitude-behavior model predicting wildland preservation voting intentions [J].Society & natural resources,1999,12(6):523-537.
[20]吴若云,马宝建,张玉钧.地方性知识需求、地方依恋与环境责任行为关系研究: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3):23-29.
[21]耿国彪.中国的国家公园时代来了[J].绿色中国,2020(15):18-31.
[22]段易成.“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将成2020年热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3-09(11).
[23]谢威.原住民对生态博物馆发展的影响[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4):129-136.
[24]张丽.农村生态伦理教育的现实藩篱与路径解析:来自“民胞物与”思想的启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4):48-53.
[25]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29):7-11.
[26]张世英.人类中心论与民胞物与说[J].江海学刊,2001(4):85-89.
[27]杨佳,赵清,杨兴中.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周边社区农民经济活动的博弈分析[J].经济问题,2007(10):53-55.
[28]田世政,杨桂华.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的路径选择:国际经验与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12):6-14.
[29]张婧雅,张玉钧.论国家公园建设的公众参与[J].生物多样性,2017,25(1):80-87.
[30]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5.
[31]段霓婧.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对社区居民生态保护行为意向影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