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龙宗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研究:上[J].政法论坛,1998(1):3-5.
[2]彼得·G.伦斯特洛姆.美国法律词典[M].贺卫方,樊翠华,刘茂林,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8:156.
[3]孙长永.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与证据开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4):83-95.
[4]李温.英国检察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J].人民检察,2008(13):57-59.
[5]马方,吴桐.日本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发展动向评析及启示[J].证据科学,2018,26(4):491-502.
[6]冀祥德.证据开示·沉默权·辩诉交易关系论:兼评中国司法改革若干问题[J].政法论坛,2006(3):159-167.
[7]詹建红.论契约精神在刑事诉讼中的引入[J].中外法学,2010,22(6):913-927.
[8]郭雁.认罪认罚自愿性问题研究[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7(5):106-111.
[9]孙长永.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价值新探[J].人民检察,2009(8):37-40.
[10]熊秋红.刑事证据制度发展中的阶段性进步:刑事证据两个规定评析[J].证据科学,2010,18(5):569-576.
[11]王守安.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带来深刻影响[N].检察日报,2014-11-10(3).
[12]徐利英,王峰.关于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思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9):89-94.
[13]孙长永.探索正当程序:比较刑事诉讼法专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14]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M].张凌,于秀峰,译.7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15]张保生.证据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153.
[16]何家弘.证据学论坛:第5卷[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141.
[17]孙谦.检察机关贯彻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若干问题[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8,26(6):3-12.
[18]周强.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情况的中期报告[N].人民法院报,2017-12-24(1).
[19]闵春雷.回归权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困境及理论反思[J].法学杂志,2019,40(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