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曾建华.文坛群星——诺贝尔文学奖史话:上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242.
[2] ATWOOD M.Haunted by their nightmare[N].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1987 09 13(50).
[3] 徐艺嘉.文学批评家朱向前谈莫言[N].中国文化报,2012 10 23(3).
[4] 廖小琴.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J].齐鲁学刊, 2012(2):79 82.
[5] TAYLOR G. Conversations with Toni Morrison[M].Jacks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1994:247.
[6] 曾梅. 托尼·莫里森作品的文化定位[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7] 莫言.莫言讲演新篇[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8] 汪曾祺.汪曾祺全集: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87.
[9] 管谟贤,毛维杰.莫言与中国文化自信[J].东方论坛,2018(1):8 9.
[10] 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M].长沙:岳麓书社,2011:167.
[11] 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董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54.
[12] 莫里森.爵士乐[M].潘岳,雷格,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6:106.
[13] 莫言,陈薇,温金海.与莫言一席谈[M]//孔范今,施战军.莫言研究资料.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21.
[14] 余秋雨.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2.
[15] 余秋雨.何谓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16] 荣格.荣格文集[M].冯川,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248.
[17] 汤玛斯· 佛斯特.教你读懂文学的27堂课[M].张思婷,译.新北:木马文化出版社, 2011:102 103.
[18] 张捷鸿.大众文化的美学阐释[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179.
[19] 莫言.丰乳肥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561.
[20] 莫言.我的故乡与我的小说[M]//孔范今,施战军.莫言研究资料.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27.
[21] 莫言.红高粱家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2.
[22] 王杰,段吉方.文化与社会: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68.
[23] 彭秀坤.莫言小说含魅叙事的东夷文化基因[J].天府新论,2017(5):134 140.
[24] 金进.民间文化生命力的表现与艺术实践——莫言的长篇世界及其创作心理的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2):143 149.
[25] 田俊杰.论莫言小说中的民间精神及其文化自信[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5(2):151 156.
[26] 张志忠.从地域文化角度论莫言研究空间的拓展[J].当代文坛,2018(1):62 67.
[27] 樊星.莫言之狂及其文化意味[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153 159.
[28] 李俏梅.“文学地理”建构背后的宏大文化理念——以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 86 91.
[29] 姚晓雷.莫言的文化身份、审美贡献及当下意义[J].创作与评论,2013(16):19 25.
[30] 王丽.在路上:荒诞的存在与个体的反抗——对托尼·莫里森《仁慈》中“反抗哲学”的文化阐释[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5):156 159.
[31] 龚玲.追寻黑人文化之根——解读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宠儿》[J].湖南社会科学,2012(6):205 207.
[32] 陈霞.黑人的文化寻根之旅——解读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J].电影文学,2009(5):105 107.
[33] 王蕾.托尼·莫里森作品中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3):105 106.
[34] 孙静波.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非洲文化元素[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115 121.
[35] 朱新福.托尼·莫里森的族裔文化语境[J].外国文学研究,2004,26(3):54 60.
[36] 成健莹,陈茂林.创伤与文化救赎——托尼·莫里森《家》的解读[J].名作欣赏,2018(6):56 57.
[37] 樊晓丽.文化的失落、认同与适应——谈托尼·莫里森三部作品的启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3):11 13.
[38] 杨守森.民间文化视野与世界文学精神——莫言小说中的诡谲现象探析[J].中国文学批评,2019(1):39 47.
[39] 李冰,易立新.从莫言与爱丽丝·门罗作品看文学与民族文化认同[J].贵州民族研究, 2016,37(10):150 153.
[40] 朱寿桐.莫言的文学存在及其汉语小说文化意义[J].小说评论, 2016(1):43 50.
[41] 卢巧丹.莫言小说《檀香刑》在英语世界的文化行旅[J].小说评论,2015(4):48 55.
[42] 宁明.西方文化视野下莫言作品的美国研究[J].理论学刊,2013(12): 122 126.
[43] 谢稚.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看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J].理论月刊,2012(12):53 56.
[44] 唐先田.莫言是文化自觉自信的践行者[J].江淮论坛,2012(6): 20 24.
[45] 吴海芳.托尼·莫里森文学创作与文化记忆的建构[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6):97 10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印亚军,徐惠忠.文化自信: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基石[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6):23.[doi:10.3969/j.issn.2095-042X.2014.06.005]
YIN Ya jun,XU Hui zhong.Cultural Self - Confidence: A Cornerstone of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lleges[J].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4,15(04):23.[doi:10.3969/j.issn.2095-042X.2014.06.005]
[2]首作帝.西方经典与中国文化:互鉴和影响[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4):85.[doi:10.3969/j.issn.2095-042X.2019.04.010]
Shou Zuodi.Western Classics and Chinese Culture: Mutural Reference and Influence[J].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9,20(04):85.[doi:10.3969/j.issn.2095-042X.2019.0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