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微信团队.2016微信数据报告发布[R/OL].(2016-12-28)
[2017-01-23].
[2] 李东.自媒体环境下媒体话语形态的转变[J].编辑之友,2016(10):63-65.
[3] 许玉婷,王勇.微信、来往、易信传播机制对比分析[J].中国报业,2014(18):29-30.
[4] 章耀文,毕红梅.自媒体视域下后现代主义思潮传播与引领[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2):22-26.
[5] 唐乐.从“传者-受者”到“对话者”——Web2.0时代组织外部传播的传受关系分析[J].新闻大学,2011(2):51-56.
[6] 瓶子酱.广告主为什么投放自媒体KOL广告?[J].中国广告,2016(9):39-40.
[7] 孙先锋.玩转微信营销[N].中国联合商报,2014-01-06(B03).
[8] 代玉梅.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4-11.
[9] 崔恒勇.互动传播[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71.
[10] 吴声.场景革命:重构人与商业的连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8.
[11] 孙玮.微信:中国人的“在世存有”[J].学术月刊,2015,47(12):5-12.
[12] 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崔保国,李琨,译.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7.
[13] 胡维平.广告学范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14.
[14]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河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9.
[15] 丁一,郭伏,胡名彩,等.用户体验国内外研究综述[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19(4):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