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汇编(1982—2014)[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72.
[2] 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84.
[3] 折晓叶.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63-264.
[4] 胡拥军.农村社区公路自主筹资建设研究——基于集体行动的视角[D].重庆:西南大学,2008.
[5] 韩鹏云,刘祖云.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博弈及路径创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范式[J].社会科学家,2012(2):66-69.
[6] 董磊明.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内生性机制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69-57.
[7] 朱玉春,唐娟莉,罗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估:来自农户收入差距的响应[J].管理世界,2011(9):74-80.
[8] 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006(3):1-38.
[9]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10] 邓蒙芝.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及其决定因素分析——基于100个行政村的跟踪调查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4(3):16-25.
[11]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定[Z].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5(5):31-33.
[12]安徽交通运输概况[EB/OL].(2014-06-18)
[2017-01-12].http://www.ahjt.gov.cn/ahjt/jtgk/index.html.
[13]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合作的进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5.
[14] 张康之.为了人的共生共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
[15] 管义伟.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的规模与其功能的关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5):135.
[16] 朱敏杰,胡平江.两级自治: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兼论农村基层民主实现的合理规模[J].社会主义研究,2014(5):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