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光斌.政治学的基础理论与重大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47.
[2]尼科斯·波朗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M].叶林,王宏洲,马清文,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287.
[3]米利本德.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79.
[4]EVANS Peter B. Bring the state back i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5]西达·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M].何俊志,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6]埃里克A 诺德林格.民主国家的自主性[M].孙荣飞,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7]乔尔 S 米格代尔.强社会与弱国家——第三世界的国家社会关系及国家能力[M].张长东,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5(前言).
[8]彼得·埃文斯,迪特里希·鲁施迈耶,西达·斯考克波.找回国家[M].方力维,莫宜端,黄琪轩,译.北京:三联书店,2009.
[9]王绍光.安邦之道——国家转型的目标与途径[M].北京:三联书店,2007:5.
[10]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M].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7.
[11]黄清吉.论国家能力[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25-26.
[12]KRASNER Stephan, Defend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58.
[13]MANN Michael. States, war and capitalism[M].Oxford:Blackwell,1988:5-9.
[14]李强.宪政自由主义与国家构建[M]//公共论丛:宪政主义与现代国家.北京:三联书店,20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