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48-249.
[2] 时汉人.高晓声与“鲁迅风”[J].文学评论,1984(4):37-46.
[3] 高晓声.曲折的路[M]//高晓声.生活·思考·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4] 高晓声.我的第一篇小说[M]//高晓声.生活·思考·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15.
[5] 高晓声.启事[J].雨花,1957(10).
[6] [美]詹姆斯·施密特.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世纪与20世纪的对话[M].徐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1.
[7] 高晓声.摆渡[M]//高晓声.生活·思考·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8] 高晓声.解放思想和文学创作[M]//高晓声.创作谈.南京:花城出版社,1981:9.
[9] 康斌.“伤痕—反思”文学中的“迂回”叙事[D].成都:四川大学,2007:44.
[10] 高晓声.纪念鲁迅所想起的[N].文艺报.1996-12-20.
[11] 王干.苦涩的“陈奂生质”——高晓声新论之一[J].小说评论,1988(6):48-51.
[12] 叶兆言.郴江幸自绕郴山[J].作家,2003(2).
[13] 高晓声.关于写农民的小说——在斯坦福大学的讲演[J].当代作家评论,2006(2).
[14]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出国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15] 高晓声.中国农村里的事情——在密西根大学的讲演[J].当代作家评论,2006(2):75.
[16] 高晓声.谈谈文学创作——给青年作者小说创作讲习班的讲课[M]//高晓声.创作谈.南京:花城出版社,19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