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5.
[2] [美]弗兰西斯·福山. 历史的终结[M].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17.
[3] [法]夏尔·波德莱尔. 现代生活的画家[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628.
[4] [美]米歇尔·艾伦·吉莱斯皮. 现代性的神学起源[M]. 张卜天,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1.
[5] 汪晖. 死火重温[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4.
[6] [美]詹姆斯·施密特.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M]. 徐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61.
[7] [德]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下卷[M]. 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18-119.
[8] [法]鲁道夫·奥伊肯.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 万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47.
[9] [英]安东尼·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 田禾,译. 江苏:译林出版社,2011.
[10] [美]劳伦斯·E·卡洪. 现代性的困境:哲学、文化和反文化[M]. 王志宏,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
[11] Karl Lowith. Meaning in History:The The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9.
[12] Hans Bultmann. Legitimacy of the Modern Age [M]. Massachusetts:MIT press,1983.
[13] [美]沃格林. 宗教与现代性的兴起[M]. 霍伟岸,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
[14] [英]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历史研究[M]. 曹未风,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154.
[15] [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 古代社会[M]. 杨东蒓,马雍,马巨,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6.
[16] [德]黑格尔. 历史哲学[M]. 王造时,译.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8.
[17] 许国志. 系统科学[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305.
[18] 张斌. 经济性:现代性批判的新视域[J].社会科学家,2014(3):1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李薇.现代性的张力:巴赫金与洛特曼的启示[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03):75.[doi:10.3969/j.issn.2095-042X.2015.03.016]
LI Wei.Tension of Modernity:Revelation of Bakhtin and Lotman[J].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5,16(02):75.[doi:10.3969/j.issn.2095-042X.2015.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