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陈嘉映. 语言哲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129.
[3]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M]. 吴寿彭,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5:
11.
[4]汉娜· 阿伦特. 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M] . 孙传钊, 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 25.
[5]马克思, 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1:
24.
[6]卫志强. 当代跨学科语言学[M].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209.
[7]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 高名凯, 译.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1999: 101.
[8] 赫伯特· 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 发达工业社会社会意识形
态研究[M] .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88: 72.
[9]迈克尔· 葛里高利, 苏珊· 卡洛尔. 语言与情景: 语言的变体及
其社会环境[M] . 徐家祯, 译.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88: 1.
[10] 尼 采. 快乐的知识[M]. 黄明嘉, 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
社, 2001: 111.
[11]张文杰.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M] .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
社, 1984: 293.
[12]王伟中. 融合与冲突—— 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M] . 长沙: 湖
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71.
[13] 李小江. 关于女人的答问[M] .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
[14] 冉育彭, 魏际兰. 洞烛幽微 微言大义—— 谈赵元任《语言问
题》有感[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