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齐美尔. 贷币哲学[M ]. 陈戎女,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2: 178- 179.
[2] 郑也夫. 信任: 渊源与定义[ J ]. 北京社会科学, 1999
( 4): 122.
[3 ] 彭泗清. 关系与信任: 中国人人际信任的一项本土研究
[C ] / /郑也夫, 彭泗清. 中国社会中的信任. 北京: 中国
城市出版社, 2003.
[4 ] Luhmann , Niklas. Trus t and Pow er [M ]. Chich es ter: Joh n
Wi ley& Sons Ltd. , 1979: 93.
[5 ] 岳 谱, 田海平. 信任研究的学术理路—— 对信任研究的
若干路径的考察[ J] . 哲学研究, 2004 ( 6): 20.
[6 ] 张 超, 严 煤. 政府信用与民众信任[ J ]. 社会, 2002
( 11): 33- 34.
[7 ] 杨中芳, 彭泗清. 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 一个人际关
系的观点[ J] . 社会学研究, 1999 ( 2): 5.
[8]周治伟. 齐美尔信任理论评述[ J] .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6 ( 4): 16.
[9 ] 卢 曼. 熟悉、信赖、熟悉: 问题与替代选择[C ] / /郑也
夫. 信任: 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 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3: 117.
[10 ] 尼克拉斯· 卢曼. 信任[M ] . 瞿铁鹏, 李 强, 译.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5: 6- 7.
[11] 巴 伯. 信任[M ]. 牟 斌, 李 红, 范瑞平, 译. 福建: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9: 11.
[12 ] 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 ]. 田 禾, 译. 南京: 译林出
版社, 2000: 30.
[13 ] 科尔曼. 社会理论的基础[M ]. 邓 方, 译. 北京: 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 130- 140.
[14 ] Zucker L G. Prod uct ion of t rust: Ins ti tu tional sou rces of
economic s t ructure1840 ~ 1920 [ M ] . Research in
Organgzati onal Behavior, Greenw ich , C T: JAIPress , 1986:
53- 111.
[15] 陈介玄, 高承恕. 台湾企业运作的社会秩序—— 人情关系
与法[ J ]. 东海学报, 1991 ( 32): 219- 232.
[16 ]郑也夫. 信任论[M ].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17 ] 张康之. 论信任的衰落与重建[ J] . 湖南社会科学, 2008
( 1): 68- 69.
[18 ] 张樱樱, 唐礼勇. 信任理论的演进: 从“ 个体行为” 到
“制度建构” [ J] . 科学· 经济· 社会, 2004 ( 3): 74- 78.
[19 ] 张维迎. 重建信任的制度基础[ J] . 科技创业月刊, 2003
( 9): 6- 7.
[20 ] 王 腾, 杨战胜. 实质信任与形式信任—— 诚信研究的新
向度[ J ]. 湖北社会科学, 2008 ( 2) .
[21 ]亚瑟· 亨· 史密斯. 中国人的性格[M ] . 乐爱国, 张华玉,
译. 北京: 学苑出版社, 1988: 10- 11.
[22 ] 马克斯· 韦伯. 儒教与道教[M ] . 洪天富, 译. 南京: 江
苏人民出版社, 1993: 203.
[23 ] 弗朗西斯· 福山. 信任[M ] . 彭志华, 译. 海口: 海南出
版社, 2001: 4- 89.
[24 ] 张维迎, 柯荣住. 信任及其解释: 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
析[ J ]. 经济研究, 2002 ( 10) : 70.
[25 ] 张建新, Bond. 指向具体人物对象的人际信任: 跨文化比
较及其认知模型[ J ]. 心理学报, 1993 ( 2): 170.
[26 ] 王飞雪, 山岸俊男. 信任的中、日、美比较研究[ J] . 社
会学研究, 1999 ( 2): 26- 30.
[27 ] 王绍光, 刘 欣. 信任的基础: 一种理性的解释[ J] . 社
会学研究, 2002 ( 3): 20- 23.
[28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157.
[29 ]夏纪军. 中国的信任结构及其决定—— 基于一组实验的分
析[ J ]. 财经研究, 2005, 31 ( 6): 47.
[30 ]赵立新. 社会资本与当今农村社会信任—— 基于一项调查
的社会学研究[ J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 2005 ( 2):
120- 122.
[31 ]周 霞. 论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信任结构的同构性—— 以
成都市大丰镇为例[ J]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 2008, 25 ( 3): 23.
[32] 费孝通.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 ]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社, 1998: 26.
[33] 童志峰. 信任的差序格局: 对乡村社会人际信任的一种解
释—— 基于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信任的实证分析[ J] . 甘肃
理论学刊, 2006 ( 5): 63.
[34] 贺雪峰. 农民行动逻辑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 C] / /徐
杰舜, 许宪隆. 人类学与乡土中国.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
版社, 2006: 267一295.
[35] 林聚任. 社会信任和社会资本重建: 当前乡村社会关系研
究[M ] .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 135.
[36] 吕 青. 新市民的信任: 从差序格局到扩展的同心圆——
以无锡市广瑞一村为实证对象[ J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 , 2006 ( 5): 4 .
[37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M ]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170.
[38 ] 杨宜音. “自己人”: 信任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 J ]. 社会
学研究, 1999 ( 2): 6- 7.
[39 ] 彭泗清. 信任的建立机制: 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 J ]. 社
会学研究, 1999 ( 2): 64.
[40 ] 李伟民, 梁玉成. 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 中国人信任的结
构与特征[C ] / /郑也夫, 彭泗清. 中国社会中的信任. 北
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3: 202.
[41 ] 翟学伟. 社会流动与关系信任[ J] . 社会学研究, 2003
( 1): 70- 73.
[42 ] 董才生. 信任: 当代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 J ]. 内蒙
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5): 64- 68.
[43 ] 柯武刚, 史漫飞. 制度经济学—— 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
[M ] . 韩朝化,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 23): 277
[44 ] 张 静. 信任问题[ J] . 社会学研究, 1997 ( 3): 84.
[45 ]梁 克. 社会关系多样化实现的创造性空间—— 对信任问
题的社会学思考[ J] . 社会学研究, 2002 ( 2): 22-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