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志明,卢湘文.试论近代白话文运动兴起的原因[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02):94-98.
 LIANG Zhi- ming,LU Xiang- wen.On 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of Modern Vernacular Movement[J].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1,12(02):94-98.
点击复制

试论近代白话文运动兴起的原因()
分享到: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2095-042X/CN:32-1821/C]

卷:
第12卷
期数:
2011年02期
页码:
94-98
栏目:
文史研究
出版日期:
2011-03-3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On 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of Modern Vernacular Movement
作者:
梁志明1 卢湘文2
1.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湖南长沙410081; 2.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长沙410081
Author(s):
LIANG Zhi- ming1 LU Xiang- wen2
1. School o f Hist or y and Culture , Hunan No rmal Univ ersit y, Changsha 410081, China ; 2. Schoo l o f Liberal Art s, Hunan No rmal Univ 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关键词:
近代 白话文运动 原因
Keywords:
modern vernacular movement reason
分类号:
K825. 5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一般来讲, 研究近代白话文运动, 大都要涉及探讨其兴起的原因, 但恰恰是这个在白话文运动研究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 问题, 即其兴起的原因, 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绝大数研究者都将白话文运动兴起的原因作为研究该运动的背景来切入, 没有 专门、详细的论述, 因而, 语焉不详。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与以下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 广大仁人志士在民族危机中, 试图 通过发展语言文化来建设一个全新的国家, 以适应近代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 科举制度的废除, 士人阶层的瓦解, 近代 知识分子的形成; 以及文言文的滞后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Abstract:
Generally speaking , study ing o n mo dern v er nacular movement , a larg e study should be r elated to the reasons fo r it s r ise, but it is precisely to this unavo idable pr oblem, that were not giv en suff icient at tention. T he autho r explores that the rise o f modern vernacular mov ement has a great relationship to the fo llow ing facto rs: the majo rity o f peo ple with lof ty ideals of national crisis t rying to build a new countr y thr oug h the development o f a new language and culture to adapt to modern evolut ion in Chinese society fr om the t radit io nal one; the abo li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 n system, the collapse of the l iterat i class, the format io n of mo dern intellectual s; and classical chinese hinder s social development.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平 在. 中国官音白话报[ J] . 报学季刊, 1917 ( 3) : 218- 220.
[2] 徐中约. 中国的奋斗[ M] .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第6 版) , 2008: 354.
[3]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M ]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72.
[4] 郑振铎. 五四运动的意义[ J] . 民主, 1946 ( 29) : 1- 4.
[5] 欧阳哲生. 胡适文集( 1) [ 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6] 陈丹涯, 陈独秀. 通信[ J] . 新青年, 第二卷第六号, 1917- 02 - 01.
[7] 姜义华. 胡适学术文集·中国文学史[ M ] . 北京: 中华书局, 1998.
[8] 朱乔森. 朱自清全集: 第三卷[ M] .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133.
[9] 姜义华. 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 M ] . 北京: 中华书局, 1998.
[10] 王哲甫. 中国新文学运动史[ M] .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影 印版) , 1996.
[11] 刘海峰. “科举”的含义与科举制度的起始年份[ J ] . 厦门大学 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5) : 70- 77.
[12] 沈兼士. 给胡适的一封信[ N] . 晨报副刊( 北京) , 1921- 12 - 24 ( 2) .
[13] 焦润明. 中国近代文化史[ M] .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9: 4.
[14] 赵家壁, 胡 适. 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 M ] .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
[15] 常乃德. 中国思想小史[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128.
[16] 陈万雄. 五四新文化的源流[ M] .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 联书店, 1997.
[17] 郭廷以. 近代中国史纲: 下卷[ M ]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 1999: 488.
[18] 庄建平. 近代史资料文库: 第九卷[ M ] .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 社, 2009.
[19] 张世禄. 中国语的演化和文言白话的分叉点[ J ] . 学生杂志, 1930 ( 11) : 22- 24.
[20] 张之华. 中国白话报刊发刊词[M ] / / 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 北 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21] 裘可桴. 可桴文存: 第一卷[ M] . 无锡: 裘翼经堂, 民国35 年( 1946) .
[22] 罗炳良. 变法通议[ M] .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2: 106.
[23] 三 爱. 开办安徽俗话报的缘故[ J] . 安徽俗话报, 1904 ( 1) : 1- 4.
[24] 杭州白话报序[ J] . 北京新闻汇报, 1901 ( 5) : 1- 5.
[25] 薛 荣. 瞿秋白的语言文学思想初探[ J] . 常州大学学报( 社 会科学版) , 2010 ( 4) : 77- 80.
[26] 周作人.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M] . 上海: 上海书店( 影印版) , 1988.
[27] 钱玄同, 刘半农. 通信[ J] . 新青年, 第四卷第一号, 1918- 01- 15.
[28] 伍启元.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概观[ M] . 上海: 现代书局, 1934: 4.
[29] 高平叔. 蔡元培全集: 第三卷[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45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梁耕溥.近代口岸城市开放研究述评[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03):76.
 LIAN G Geng- pu.A Review of Studies on Chinese Opening Trading Ports to the West Powers inModern Times[J].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7,8(02):76.
[2]孙方一.近代东南亚华侨家族企业经营管理特点及启示[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2):38.
 SU N Fang y i.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Overseas Chinese Enterprises in Southeast Asia[J].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2,13(02):38.
[3]葛吉霞.交通环境与区域经济:清末民初常州工商业发展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03):107.[doi:10.3969/j.issn.2095-042X.2023.03.12]
 Ge Jixia.Transportation Environment and Regional Economy:On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Development of Changzhou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J].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23,24(02):107.[doi:10.3969/j.issn.2095-042X.2023.03.12]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 梁志明( 1984—) , 男, 湖南浏阳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1-06-25